10KV電纜交流耐壓試驗規程
達瑞電氣為您推薦:
絕緣預防性試驗是保證電力系統設備可靠運行的重要手段,耐壓試驗是檢驗設備絕緣狀況的重要手段,也是絕緣預防性試驗的重要類容,目前主流的電纜交流耐壓設備有變頻串聯諧振裝置,下文我們列舉國內相關省份對XLPE交聯聚乙烯電纜的耐壓試驗規程。
一、對被試品對象及試驗要求
1、35kV/400mm2電纜1km的交流耐壓試驗,電容量≤0.2146uF,試驗頻率30-300Hz,試驗電壓52kV,試驗時間60min。
2、10.5kV/63MW火力發電機的交流耐壓試驗,電容量≤0.33uF,試驗頻率45-65Hz,試驗電壓24kV,試驗時間1min。
3、35kV主變的交流耐壓試驗,試驗頻率30-300Hz,試驗電壓不超過68kV,試驗時間1min。
二、工作環境
1. 環境溫度:-150C –45 0C;
2. 相對濕度:≤90%RH;
3. 海拔高度: ≤3000米;
三、試驗標準:
1、35kV/300mm2長度1km電纜的交流耐壓試驗,電容量≤0.1945uF,試驗頻率30-300Hz,試驗電壓52kV,試驗時間60min。
2、35kV/8000kVA主變的交流耐壓試驗,電容量≤0.012uF,試驗頻率45-65Hz,試驗電壓68kV,試驗時間1min。
3、10.5kV/50MW發電機的交流耐壓試驗,電容量≤0.26uF,試驗頻率45-65Hz,試驗電壓不超過24kV,試驗時間1min。
4、6kV/8MW火力發電機的交流耐壓試驗,電容量≤0.1uF試驗頻率45-65Hz,試驗電壓不超過15kV,試驗時間1min。
注:以上信息及技術參數來源于揚州達瑞電氣有限公司整理發布
一塊木頭能和智能家居搭上邊嗎?最近亮相的Mui會讓你大開眼界。它看似是一條平淡無奇的木頭,可實際上卻是一塊互動式智能家居顯示屏,可以用來控制照明、設定溫度、或是顯示信息。
Mui 是日本公司 Nissha 所研發的一款新品,這是一家專注于電容觸控傳感器的技術公司,任天堂Switch所使用的就是他們的產品。由于目前尚處于原型機階段,Mui 還只能控制照明系統(支持飛利浦 Hue 和 Net LED ),不過對于IFTTT 和 Alexa 的支持也會在日后加入。它所使用的物聯網服務為雅虎日本所提供的 myThings。
Mui這個名字的讀音在日語中代表“寂靜”,這也十分貼合它本身的設計風格。它在平時能夠完全融入房間的裝修風格當中,只有你需要時才會意識到它的存在。相比其他智能家居產品,不管是 Nest Thermostat E 還是 Ecobee,它的設計都顯得優雅的多。
Mui 計劃在明年 6 月份登陸眾籌網站 Kickstarter,售價在 900-1200 美元(約合人民幣 6000 - 8000 元)之間。這個價格并不便宜,可如果你鐘愛極簡風格的電子產品,那它還是非常值得購買的。
作為曾經的“世界工廠”,中國傳統家電行業正在加快對各種人工智能技術的探索和應用,以適應消費側的多樣化需要,尋求全行業的“智慧升級”路徑。
可以搜集溫度、濕度、空氣質量指數,制定和更新清掃計劃的掃地機器人;定期監測冰箱內食品的保質期,提示過期信息,同時還能自動生成菜譜、幫助用戶制定購物計劃的智能冰箱;與智能手環連接,根據用戶健康狀況調整工作模式的空調和空氣凈化器;如果出門忘記關燃氣,智能燃氣灶可以立即向用戶手機發送報警提示,或是根據指令主動關閉灶具……這些聽上去像在科幻電影中的產品,正在中國各大家電企業的實驗室、生產車間與網上銷售平臺變成現實。
日前,合肥美菱發布了一款具有智能冷量分配和智能識別技術的“智慧”冰箱,不僅能自動識別食材、提示過期信息,還打破了傳統冰箱的冷藏、冷凍固有分區,可根據用戶意愿按需調溫、隨時切換。在此之前,美菱曾發布了基于智慧控鮮技術系統的全新產品,以智能、變頻、控鮮三大技術為支撐,主打高端市場。
“網上流傳著比爾·蓋茨的一句話:在未來,一個沒有智能家居系統的住宅會像今天不能上網的住宅那樣不合潮流。可能現在我們覺得新鮮的技術,短短幾年后就會變得極為常見!”剛剛給家里換了一款智能冰箱、添了一臺掃地機器人的合肥市民劉君這樣說。
中商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7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中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已達到96.61億元,增長率為37.9%,人工智能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預計2017年將超130億元,并有望在2018年突破200億元。
智能家居正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應用領域之一。中國知名的家電銷售平臺蘇寧易購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單價在7000元以上的家電產品銷售增幅超170%,而這些高端產品大多都搭載了人工智能技術。
業內專家認為,劉君這樣的年輕一代和中產家庭已成為中國家電產品消費的主力軍,他們樂于為科技含量高的智能家電“買單”,且并不缺乏消費能力,他們需要的是更高端的功能和體驗。
“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成為十九大報告的重要內容,而在這部分內容中,首要提出的就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隨著智能化、物聯網的快速發展,智能家居正進入發展快車道,而全球家電智能化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未來的路還很長,市場也很廣闊,需要企業持續投入、技術不斷創新。”在前不久舉行的2017年中國家用電器技術大會上,中國家用電器協會理事長姜風這樣說。
諸多市場咨詢機構分析稱,家電行業作為“與消費者距離最近的制造業”,正在這條新路徑上提速前行,知名企業推出新產品的熱情也在持續增加。
海爾近來推出的一款智能熱水器,已經從手機控制發展到用語音設置溫度,并記錄和分析家庭成員的洗澡習慣,且能結合當地的階梯電價政策,幫助用戶制定多種節能方案。
而美的生產的一款智能電飯煲,能夠分辨出世界上2000多種稻米品種,進行最佳烹飪程序選擇。此前,美的收購了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旨在布局人工智能領域。
長虹發布的人工智能電視則實現了自然語音交互和深度學習,特別是在“認知”層面,能以人為中心,實現高效語音交互協同及語義識別理解。
業內人士認為,人工智能不止會讓曾享譽世界的中國傳統家電行業找到新的產銷增長點,還將從中誕生出新的商業模式。
此前,在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主辦的“人工智能與智慧家庭”圓桌論壇上,海爾人工智能總監、機器人團隊負責人李宏言預測,未來,人工智能將使不同的家電通過多傳感器實現互聯互通,同時結合大數據、云計算建立用戶畫像,進行信息的精準挖掘和推薦。
“這樣就可以把傳統家電的售賣,升級為一種長線的智能服務模式。”他認為。
但也有業內人士“冷靜”指出,人工智能技術仍需解決兩個問題,一是要實現標準化和平臺共享,以改變不同品牌推出的智能產品可能需要用戶使用不同操作平臺、下載不同手機APP的現狀,使產品互聯互通,提高融合度;二是開發出更多基于用戶體驗的智能應用,讓家電更“聰明、貼心”。
最近幾年,涌現了不少神奇的反重力家居用品。比如時鐘,臺燈、音箱等等,都有應用磁懸浮反重力技術的例子。而今天要介紹的這款,則是首款懸浮式的360度智能攝像機。
Moon使用專有技術,提供了一個無噪音、無震動和完全可控的懸浮姿態。主打功能當然是智能安全監控,它可以順暢地360度旋轉,而且不存在方向上的延遲,無線充電令它能全天不間斷地運行。
既然是智能監控,基本的聲音、動作感應監測它都是具備的,對講功能也不用多說。
Moon內置了溫度計,濕度計,光線傳感器和二氧化碳監視器等,開發人員希望將Moon做成家庭智能中心,用小小的攝像頭來整合你們家所有的智能設備。它兼容FTTT,Amazon Alexa,Google Home,Apple HomeKit和Samsung SmartThings。
除了無線和藍牙,它還支持通過Z波段,使用Zigbee和IR Blaster協議進行信息交互。
傳統的機械式監控云臺存在畫面斷裂、同步失幀等現象。我們目前還不知道它的360度無縫攝像記錄的效果。不過,能在家里擁有一個磁懸浮的攝像頭,這真是太酷了。
這真是太酷了這真是太酷了
Moon目前在Indiegogo上眾籌,優惠價為217美元,最終零售價預計在330美元左右(約合2000多元人民幣)
如果說,網關是智能家居的心臟,設備是智能家居的軀體,那么數據流就是血液,毫無疑問,傳輸協議就是連接一切的血管。現有的兩大通訊協議——RFID(無線射頻識別技術)與ZigBee(紫蜂協議)紛紛被從原有的行業移植到智能家居領域,那么這兩大協議從何而來,又因何而戰,請向下關注吧!
RFID:無線射頻技術
基于物聯網,傳統電信網,讓一般所有能夠獨立尋址的物理對象進行信息互聯。通俗點概括,就是為了淘汰條碼掃描而進階的無線感應協議。RFID因其所具備的遠距離讀取、高儲存量等特性而備受矚目。它不僅可以幫助一個企業大幅提高貨物、信息管理的效率,還可以讓銷售企業和制造企業互聯,從而更加準確地接收反饋信息,控制需求信息,優化整個供應鏈。應用于收費站,物流行業,圖書館管理系統等等。
ZigBee:紫蜂協議
說來這個紫蜂協議為什么要叫ZigBee呢?它來源于蜜蜂的八字舞,蜜蜂(bee)是通過飛翔和“嗡嗡”(zig)抖動翅膀的“舞蹈”來與同伴傳遞花粉所在方位信息,而 ZigBee協議的方式特點與其類似便更名為ZigBee。它是基于IEEE802.15.4標準的低功耗局域網協議,這項協議是一種短距離、低功耗的無線通信技術,最初被設計來作為現代化工廠的智能機械控制解決方案。
RF與ZigBee之爭
RFID技術初衷在于更加高效的物流管理,而ZigBee則立志于更優化的工廠協調,但因為其各自的通訊優勢,在家居智能化的今天它們紛紛被帶離自己原本的行業加入到智能家居的大戰中來,RFID技術的優勢非常明顯,其依托于物流成長需求的優勢擁有超長的識別距離、超寬的識別區,穿透于繞射能力強使其通訊能力異常強大且信號穩定,在智能家居發展的初期,指令分撥技術尚不成熟需求大量的數據鏈發出的時代RFID的高效確實成為了智能家居不二的選擇,但其問題也非常明顯昂貴的通訊成本,巨大的追蹤耗能,長波段的互相干擾讓這項技術不僅難以進入平常百姓家,更難以進入信號復雜的高層居住區。這時候ZigBee協議的驚艷出世似乎為智能家居的未來找到了一條明路。
但ZigBee技術研發和應用門檻較高,開發難度大,沒有技術實力的企業無法涉足,國外的智能家居系統都是在嘗試運用這個技術,目前國內只有海爾、小米等少數企業把此技術運用到了智能家居,還做到了智能化和系統化,功能非常全面。ZigBee技術的安全性較高,其安全性源于其系統性的設計:采用 AES加密(高級加密系統),嚴密程度相當于銀行卡加密技術的12倍;其次,ZigBee采用蜂巢結構組網,每個設備不僅能通過多個方向與網關通信,保障網絡的穩定性;每個設備還具有無線信號中繼功能,可以接力傳輸通訊信息把無線距離傳到1000米以外。另外,其網絡容量理論節點為65300個,能夠滿足家庭網絡覆蓋需求,即便是智能小區、智能樓宇等只需要1個主機就能實現全面覆蓋;最后,ZigBee具備雙向通信的能力,不僅能發送命令到設備,同時設備也會把執行狀態和相關數據反饋回來。此外,ZigBee采用了極低功耗設計,可以全電池供電,理論上一節電池能使用2年以上。
沒在家時快遞卻到了,這樣的煩惱困擾著許多愛網購的用戶。而近日,亞馬遜宣布推出一套智能鎖系統,允許快遞人員在主人不在家的情況下將快遞送入家中,并保證用戶的財產安全。
據悉,這套系統名為“Amazon Key”,由一把智能鎖和攝像頭系統組成。用戶可以提前通過遠程控制允許快遞員直接將快遞送到家中,也可以為臨時到訪的快遞員或者朋友創建一次性密碼,讓他們進入家中。
在此過程中,快遞員的身份和快遞包裹會受到嚴格的系統審查,同時攝像頭會把在此過程中的現場視頻發送給用戶。
據悉,亞馬遜開發該項服務已有一年多時間,亞馬遜負責快遞技術的副總裁彼得·拉森(Peter Larsen)稱:“對于我們而言,這并不是一次試水,而是我們未來購物體驗中的一個核心部分。”
據介紹,該項服務將于11月8日在美國37個地區推出,售價為249.99美元(約合人民幣1657元),亞馬遜還將負責上門安裝服務。